close

幼教教學檔案的血與肉

陳惠萍

高雄市忠孝國小老師 

    教學檔案是紀錄教室裡,老師與孩子,教與學的互動歷程。教案、學習單、餐點表等資料的收集與累積都不屬於教學檔案的範疇。教學中課程與活動的內容、孩子的學習過程、教師的省思、家長的參與與回饋,才是教學檔案內容的血與肉。建構教學檔案的方式,因目的、對象、用途的不同,各式各樣不同的建檔方式。若以教學檔案的範疇,依照類型來區分,檔案的類別應該包含:教師、孩子、家長、班級經營等方面。而依照單一主題教學來建檔,其紀錄內容可分為: 


    ()主題教學介紹:它有如建築的藍圖,可以幫助教師釐清教學檔案的方向,清楚的確立如何建立整個教學檔案的架構。



    ()教學目標與情境規劃:針對教學主題設定教學目標,評量幼兒的學習成效。情境的規劃與教學資料蒐集的建立,能豐富該主題的環境資源與教材資源、人力資源的營造。



    ()課程活動網:這是教師在進行主題教學時先行預設的活動網,以該主題教學所能提供幼兒學習的概念來架構,幫助教師省思如何協助幼兒學習與修正教學內容。



    ()師生合作課程活動網:這是師生一起學習經歷該主題教與學互動歷程後所完成的課程網。它所紀錄的是教師與幼兒一起完成的課程,提供教師比較活動前的計劃和實際執行後兩者之間的差異,反應孩子在此一階段的認知成長以及學習成效。



    ()主題建構介紹:紀錄主題教學的起源、活動進行的過程與轉折、回顧與整主題教學的歷程。



    ()主題活動大綱:紀錄主題教學中主要的活動大綱與活動方向。



    ()細部活動探討:以文字和照片紀錄活動的課程內容、幼兒的對話、老師的省思,將幼兒的學習情形做細部的解說與成呈現。



    ()主題活動省思:教師針對此一教學主題進行整體性的教學省思,其省思的方向有:




      1.紀錄這一個主題幼兒學習了什麼?培養了哪些能力和性向?





      2.孩子們在這一個主題中,展現了哪些優點和缺點?





      3.有哪些活動進行得不錯?哪一些卻進行得不順利?





      4.關於這次教學,我的心得是…..





      5.我覺得下一次有類似的活動應該改善什麼?加強哪些能力?




    ()課程領域彙整表:依據六大課程領域將主題教學的內容進行分類與歸納,避免課程活動的內容集中在某些領域,讓課程能均衡的發展。



    ()幼兒綜合學習評量表:將主題活動內容,依照認知、情意、動作技能等方面,利用軼事紀錄、檢核表、評量表的方式進行幼兒學習評量。 

     

     



    (十一)親子通訊:每個月定期的將幼兒學習情形和生活上點點滴滴的故事,書寫成班及通訊與家長分享,讓家長對於學校與班及活動更加認同與了解。



    (十二)每日教學活動省:教師省思是教學檔案的靈魂,教師可從每日教學日誌的撰寫中,性思自己的教學技巧與活動的內容是否符合孩子的興趣與發展,檢討當日教學與活動的優缺作為教學改進與修正的依據,以及觀察幼兒的學習狀況與反應,適時提供有效的學習方式,支持孩子探索課程。省思的重點,可能是老師自己、某個孩子全班、環境、或是某項學習。



    (十三)幼兒作品:在主題進行的過程中,幼兒所展現的能力、口語表達、文字與圖像作品,依照個人、分組、團體合作等件夠的方式進行收集與分類,見證孩子學習經驗的歷程。



    (十四)家長參與與回饋:紀錄家長對於主題活動的參與,對於學幼兒學習情形的回饋以及對主題活動的建議。



    (十五)影像資料:主題教學的影像資料,內容包含:照片與錄影、錄音、用更多元的方式來反映出教與學的互動歷程。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
教學省思與專業成長

古瑞勉

屏東師院幼教系教授 


        最有效的專業發展是貼近教學工作的,從實做中學習教學,最好的提供專業發展的人就是老師本身。 



  1. 有效專業發展的原則


    1.創造一個鼓勵反省、誠實回饋、相互支持、合作解決問題的文化。



    2.專業發展應從一個預定的技巧性的取向轉變為反省的時做的立場。




      3.專業發展的最重要目標是改變-改變教師知識、教學、學生學習和學校。




    4.老師成為問題解決者和改變的機制



    5.情境化取向的改革會比只有單一格式取向的研習會來得更容易成功



    6.長時間在教室中的批判對話是改革時做非常有力的工具 



  1. 成為一個反省的老師


 

 

 


    一個増能的老師是一位反省性的決定者,他發現了學習和調查教/學過程的樂趣,他將學習看成是建構的,以及教學是增進和豐富發展的促發過成程(Fosnot,1989)。省思是在教育事件上做出周全和合理的決定過程,然後評估這些決定的因果。



    ()反省的重要性



      具備反省能力




      1.培養反省態度:





        心胸開放(開放):對另類觀點的接受





        全心全意(誠心):需要心理、情感和生理的承諾來解決問題





        心智的責任(責任):長程和短程的解決問題





      2.書寫反省日誌:多種型態:敘述的、分析的、評鑑的、俗民誌的、治療的、反省的、回顧的、創造的





      3.加強專業對話:





      4.擴充學習管道:促進省思技巧(合作學習、討論分享、角色扮演)





      5.參與行動研究:




      反省的構成因素





        認知:做決定需要的知識,教師需要七類基礎知識;內容知識、一般教學知識、課程知識、教學內容知識、學習者及其特性的知識、教育脈絡知識







        批判:用倫理和道德的分析來框架問題,決定是基於老師經驗、價值觀、社會政治的應用和目標。這種批判取向是用個人述說、自然的研究、個案研究來了解在情境中決定如何發生







        述說:教師對自生生活和經驗描述的多種型式:札記紀錄、報告、經驗談等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)省思日誌與專業成長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提供教師發展和自我省思的管道


        連結教育理論與實務的關係



        培養後設認知的能力



        有系統的對自我發展和教育工作情境內的行動做回應



        練習反省性的探討



        提高教學功能、建立實務知識 



  1. 寫作省思日誌



      從對經驗反省所學到的遠超過經驗本身(Posner,1996)省思日誌幫老師的實作更具教育性,提供實作和理念價值間的一致性,日誌成為專業發展和反省的實踐者的重要工具。用於促進反省思考的是對話日誌,但寫日誌的技巧需獲得思考周密的有意義的回饋才有效。




        常見幼教師寫作日誌型態

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綱要型、結論型、流程型、省思型

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內容片段瑣碎、表相浮面、和主觀評判為多(戴文青)



        日誌省思的程度 

     

     




      1.沒有描述性的語言





      2.簡單、業餘人員的描述(12沒有省思的產生)





      3.事件用適合的語詞標示





      4.用傳統或個人喜歡的來解釋作為理論基礎(34是技術層次)





      5.用原則或理論來解釋做為理論基礎





      6.用原則或理論以及對情境因素的考慮來解釋(56是脈絡層次)





      7.用對倫理、道德、政治議題的考慮來解釋(辯證層次)




    日誌寫作類型和定義標準(發現反省的證據)




      1.描述性寫作:無異對一件事提供原理或提出議題





      2.描述性反省:描述之外還有判斷,但多基於經驗





      3.對話性反省:以第三人稱進行分析的判斷探索,認同多元觀點





      4.批判性反省:個人回應而與多元的歷史和社會政治脈絡影響有關




    省思的類型



          行動前:前置性思考與計劃,可充實專業準備



          行動中:在行動認知和反省





        行動後:經驗的再體驗與在認知,與舊經驗連結形成實際知識,發現所持理論與使用中理論的差異,增進行動前反省的動機,和行動中反省的敏銳;避免流於封閉 





  1. 省思日誌的問題討論



      1.書寫日誌能否使我們成為更有反省性的老師?





      2.每天的日誌寫作如何影響我們的教學能力?





      3.找出一種最適合你個人需要的日誌型態來運用





      4.你對別人讀或回應你的日誌有何感想?





      5.對寫下的日誌你將採取什麼行動?





      6.你是否經常回顧你的日誌以了解是否在知識、技能和省思能力上有成長?





      7.你將來寫日誌會因為對它了解更多而有所不同嗎? 

       

      8.截至目前寫作日誌的努力,是否有任何一件事引發你進一步研究的興趣?可能是什麼主題?有可能導致行動研究嗎? 





-----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laudiahua1124 的頭像
    claudiahua1124

    花金魚吹泡泡

    claudiahua11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